手表耐沖擊試驗機   
    
  手表耐沖擊試驗機 執行標準:ICS 39.040.10      ISO 23160:2011,MOD     GB/T 33725—2017  
  GB/T 5270 代替 ISO 2819;  GB/T 12967.2 代替 ISO 8251;QB/T 2537 代替 ISO 11640;  
  劃傷的評估主要是靠目視檢査和與參考樣本進行比較。通過粗糙度的測量可以完成評估。  
  1. 耐沖擊性  
  2. 目的  
  本試驗的目的是評估表殼體及其附件,對由于隨意和偶然地與非常粗糙和堅硬的摩擦面摩擦所造成的沖擊和損害的耐磨損性能。  
  3. 試驗描述  
  將手表殼連同其表帶和外接延長部分安裝在圖6所示的適合零件試驗的標準支架上。  
  
  單位為毫米  
  說明:  
  標準支架質量0.8 kg。  
  圖6標準手表支架示意圖  
  圖7所示裝有鉗子的試驗裝置應能穩固支撐手表支架,并可按照圖8中所示的跌落位置來放置和釋放手表支架。試驗裝置的指導性高度H應可進行40 cm的跌落高度調節。  
圖7跌落試驗的試驗裝置示意圖  
  1. 摩擦材料  
  裝滿(不要溢出)4.1.3.2中所述陶瓷屑的容器應放置在支架固定鉗下。陶瓷屑的E層應有8 cm厚,且其表面積約為500 cn^。  
  其他摩擦材料也可按照供需雙方的協議來使用。  
  2. 操作步驟  
  一次沖擊試驗是通過以不同的位置依次跌落5次來進行的。根據被測件的特性,該試驗可以重復多次,但重復次數不要超過7次。  
  每次跌落的操作是先固定支架,在支架上將手表按照所需的位置裝在三腳架的鉗子上。在打開鉗子釋放支架前,應抹平磨粒床。  
  連續跌落5次的位置如圖8所示。  
  試驗后,應檢査表殼體及其附件。  
圖8連續跌落在陶瓷屑上的完整試驗操作示意  
  結果的評估  
  損傷的評估主要依靠目視檢査和與試驗樣本進行比較。  
  每次跌落沖擊試驗后,應檢査下列項目:  
  ——試驗后的外觀;  
  ——磨損缺陷的特征,如密度、劃傷的特性和位置、裂紋、保護層的脫落、表面變形等; ——觀察到第一次損傷跡象后的循環次數。